最近网上关于更换智能电表后用电量增加的声音不少,也有不少的网友给出一些不正确的解释,下文引用一篇比较典型的解释文章后我们再给出更专业的解释。
引用文章
强制免费更换智能电表是电力部门“智慧”的结晶!是大幅度提高利润的工具。自从智能电表使用后,全国都一片呼声,即普遍感觉比以前的老电表走得快了。智能电表走得快,主要有如下原因:
一、原因之一:新的智能电表比机械表灵敏,更加精确,以前的机械表使用时间长了,会有一定的磨损和误差,同时老的机械表需要一定的启动电流,以前像插头不拔、电视待机,可能电表就不会走,但现在新的电表靠脉冲数显示,而且非常精确,家电待机插头不拔也走字,所以居民就感觉比以前走得快了。
二、原因之二:现在电力部门提供的电表额定电流额定电流 5(30)A.或 10(40)A。括号内的数字是短时允许超载电流。比如空调、冰箱等电动机的启动电流,而不是正常工作电流。当用户的使用电流超过电表的额定电流5A时,很多电表的读数就大大超过其真实值,也就是说,电表测量的线性关系被破坏了。初中物理告诉我们,用电量P=U×I,U为电压,是220V常数,I是电流。在额定电流范围内,电表显示的功率P的读数与电流呈线性关系,一旦电表在超载电流状态下工作,其读数就不是线性正比,而是指数级的递增关系了。一位网友发现,他在家做了一个测试,把功率2P的空调开了3.5小时,加上日光灯、冰箱和笔记本电脑,耗电量应该在14度左右,但他家电表显示用了28度电。原来他家用的电表限量是5A,而不是大容量的40A。一个1200W的电热水壶,其电流就是1200W/220V= 5.4A,光用一个电热水壶的电流就超过电表的正常工作电流,加上其它电器,很多家庭一半以上时间的电流量都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,一旦超出这个限量时,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,最后每月交电费时就不得不多交钱了。
为什么电力部门不提供正常工作电流为15、20、30、40A的大电表,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电表呢?猫腻正是出在这里,就是为了多收电费。
原因之三:电压的升高也使电表速度加快。线路上的电压是波动在一定范围的,如果220V的电压波动成237V,都在正常范围内,但电压一高,电表走动的速度就更快。如果有黑心者稍稍控制一下电压,那居民的用电数字就大大增加。
原因之四: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,转嫁给了消费者用户。智能电能表不是节能而是高耗能源,它不仅有机械电表的物理性耗电,而且该表内有块电池,长期处于充电状态(充的是用户电),且有脉冲、跳闸、红外、报警四个功能不用电也耗电,还不含机械性电损,这些耗费都由用户承担。而机械表只有物理性的损耗,如线损、电阻损、漏电损、断路等,不用电,不耗电,这些损耗不计入电量,只含在电价中,而智能电能表又将这些物理性电损计入在电量中向用户重复收费,导致我们消费者每月的用电量比换表以前大大增加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本来智能电表是好事,是科技发展的必然,但为什么老百姓并不赞成并且反对,因为这些只能给老百姓增加负担。
以上解释除第一条基本正确之外,其它的分析都是不正确的。
智能电表国家有严格的标准,如《Q /GDW 364-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》,GB/T 17215.321—2008 《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-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(1级和2级)》,电表制造厂家和电力公司都是严格按标准生产和验收的。
先说一下电表的精度等级,目前我国居民用电表精度等级大多为2级表(工业用表有1级和0.5S级,最高为0.2级),这个在电表的铭牌上有标注,一个圆圈内有个数字,就是精度等级了。其含义以2级表举例,电表的计量误差与真值比较,每用100度电,最多只允许多计量或少计量2度,现实中有可能是有的用户多计了,有的少计了。但电力公司现在规定较标准严,要求 “为提高电能表质量,在电力系统内部,电能表准确度按1级表进行考核和验收。”而实际上电表厂为了检验合格,误差控制得更严,均在0.6%以内,即要用1000度电才会产生最多6度电的差异。再一个是电流量程,5(60)A或 10(80)A,括号前的称为额定电流,用符号Ib表示,括号内的是最大电流,用符号Imax表示,标准要求从2%Ib-Imax误差都要满足标准要求。
下图就是国家电网智能电表的铭牌图,其中的就是表示电表的精度等级为2级,电流量程,额定电流为5A,最大电流为60A。
了解了以上基本知识后,我们再逐一分析一下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原因。
原因一的分析是正确的。
主要原因是涉及到计量的起动电流(也有写作启动电流),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
4.6.8 起动
在额定电压、额定频率和cos=1.0的条件下,负载电流升到0.004Ib后,电能表应有脉冲输出或代表电能输出的指示灯闪烁,启动时间不超过下述公式计算结果要求。
起动规定时间:min
标准的要求就是要在极小电流时电表也能计量,不至于少计。如5(30)A.的表,起动电流就是5*0.004=20mA,相当于20mA*220V=4.4W的用电器电表就会计量,原来的机械表的起动电流要比0.004Ib大较多,智能电表往往在0.002Ib就能计量,这并不违反标准本身。现在一般的手机充电器在充电时大约为2.5W,电视待机是3W以内。所以大家感觉到智能电表更精确了。
原因二是错误的。
前文说到电流量程内电表的准确度都是符合精度等级的要求,文中提到的用电器的功率是没有超过最大电流40A*220=8.8KW的。如果大家发现你家平时用电的总功率很容易超过上限,就要向电力部门申请更换电流量程更大的电表,这关系到的不仅是金钱,还有安全。
原因三的分析是不完全的,有一定的道理。
电表的计量精度有很多影响量,国家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超过多少,电表的工作电压范围,在我国的要求是
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,电表的工作要正常,包括计量,也就是说220*1.1=242V内,同时计量的准确性的影响不应超过下表。(而实际上,在上表扩展的工作范围内的电压,电表的工作亦要求是正常的。)
所以,电压偏高,计量精度会有影响,但如上表所要求,很小。
同时,标准也规定了电表在只有电压,没有电流,即用户在不用电时,电表不能计量。在行业中的概念是潜动,条文如下
4.6.9 潜动
当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的115%而电流线路无电流时,电能表测试输出不应产生多于一个的脉冲
这就确保了用户的权益。
原因四是不正确的。
首先,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表内电池是不可充电的环保锂电池,不存在电池充电的问题。
标准中对电池要求的条文。
4.2.13 电池
应采用绿色环保锂电池,电池容量≥1.2Ah,在电能表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,断电后可维持内部时钟正确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5年。电池电压不足时,电能表应自动提示、报警。不要求支持停电抄表。
其次,电表自身工作的耗电回路与客户负载的回路是并联在电网上的,没有进入用户回路,不会累计到用户的用电量中。这点从潜动的要求也充分佐证电表自身的耗电没有计入用户用电中,否则用户不用电时电表就会因电表自身的耗电而计量。